助力幸福“银发生活”,托起养老幸福“夕阳红”。居家养老是重要民生问题,其中,居家适老化改造存在巨大需求。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夯实居家养老基础地位,提高老年人家庭居家养老生活水平,持续增强老年人获得感

2024-05-08

  助力幸福“银发生活”,托起养老幸福“夕阳红”。居家养老是重要民生问题,其中,居家适老化改造存在巨大需求。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夯实居家养老基础地位,提高老年人家庭居家养老生活水平,持续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各地不断推出相关政策为适老化改造保驾护航,同时不断扎实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民生项目,用“小改造”,为老人带来“大幸福”。

相关政策保驾护航

  4月15日,北京市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强设计服务推动居家适老化改造和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方案聚焦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需求,有针对性作出政策设计。方案强调要加强设计服务,推动制定适老化改造系列标准,让适老化改造有章可循,企业再不能把居家适老化改造当作普通的装修,杜绝华而不实。该方案最大的亮点是,将建设适老化改造公共样板间作为工作重点,力争用两年时间在全市上百个街道建设一批高质量适老化改造公共样板间,带动上万户家庭开展高品质居家适老化改造,形成“百街万户”的生动实践。具体来说,对于符合条件的高标准适老化改造公共样板间,可按照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0%给予投资补助;对于企业购置适老化设备并签订贷款合同、投资额达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可按照2.5%给予不超过2年的贴息支持。居家适老化改造兼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利于满足老人多样化、多层次健康与养老服务需求。

  为了让老人的生活更加安全、方便,广东省深圳市发布的《深圳市居住建筑适老化设计标准》于4月15日起实施。这套设计标准适用于新改扩建和既有居住建筑及社区内的公共服务建筑的适老化设计,满足老年人生理、心理及服务等方面的日常生活需求。该标准对居住建筑公共空间、套内空间、智能化系统等适老化设计标准予以细化和规范,同时明确,居住建筑的适老化设计应适应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值得注意的是,此设计标准专门明确了在公共空间方面,适老化活动设施宜集中设置,并根据社区规模,设置专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配套设施。

扎实推进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项目

  在山东省昌邑市,适老化改造、精准化救助、定制化服务等各具特色的养老服务形式不断涌现,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昌邑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等相关政策,让养老服务更有温度。近日,昌邑市启动“昌城有爱·绸乡彩虹”全市特殊困难老年人室内老旧用电线路改造公益工程,为困难老人送去关怀。“通过项目改造,把老旧线路拆除、换新,配套阻燃压槽(套管)保护,不仅保护了老年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切切实实为他们带去实惠,是群众可感可及的一项惠民公益工程。”昌邑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陈伟介绍说,该项目有效地把专业服务和困难老人的需求对接起来,提供了一条开展公益服务的新思路。

  “适老化”改造让老年生活“无碍”。经过前期摸底、入户调查、实地考察,昌邑市结合老人需求,实行一户一策,为老年人“量身定制”个性化改造方案,争取40余万元资金,为306户特殊困难老年人进行适老化改造,配备了护理床、轮椅、助听器、呼叫器、助浴椅、手杖等多种适老化的产品,改善了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环境,提高了居家养老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在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政府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计划在2024年投入48万元,完成16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采取扩大实施范围、规范项目流程、优化项目方案、推动智能监管等多项措施,提升特困老年人居家养老安全性、便利性。在完成纳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需求的基础上,休宁县根据实际情况将改造对象拓展到低保对象中高龄、失能、留守、空巢、残疾老年人家庭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同时将实施地点拓宽到璜尖、板桥、流口等偏远乡镇,实现21个乡镇适老化改造对象全覆盖。

  其中,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严格按照本人申请、审核审批、制定方案、实施改造、竣工验收、资料归档、绩效评价等步骤开展改造工作,严格落实“一户一案一档”。休宁县将进一步规范适老化改造项目流程,在入户评估和审核验收阶段,聘请专业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和验收,确保改造项目更符合老人特点。同时民政、残联部门加强政策衔接,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与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信息共享、改造结果互认机制。

  此外,进一步优化项目方案,休宁县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继续遵循“安全、灵活、舒适、适用、经济”五大基本原则,根据老年人家庭情况和老年人的特点,在有限的预算内选择最适合、最迫切的需求进行改造,量身定制老人最满意最合适的改造方案。同时,结合近年来适老化改造情况,优化改造项目推荐清单,增加护理床等老年人急需的设备,增加预警、呼叫、生命体征监测等智能化设备,实现与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互联互通,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提供支撑。


分享